斗和升哪个大,一斗一升


什么是斗,什么是升斗和升, 是古代容量器具之一, 主要用于称粮食使用 。 在古代, 用于称米、麦等粮食的体积单位, 按大小顺序是石(读dàn)、斗(读dǒu)、升(shēng )、合(读gě)四个 。 最常用的是斗和升, 而石和合因太大、太小, 基本不用 。

斗和升, 一般都是用木头所制, 上部和底部为四方形, 底部封闭, 上部开口, 侧面的外观为等腰梯形 。 俗语称为方斗、方升 。
有的地方, 斗和升为竹篾或柳条编制, 上部和底部为圆形, 底部封闭, 上面开口, 侧面为上大下小的圆桶 。 俗语称为大斗、小升 。
无论是用哪种材质制作, 斗和升的区别, 主要是大小和容量不同 。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, 经常会发生借粮食、卖粮食的情况, 一般是不称重, 就用斗和升来量 。

一、大小 。
1.斗, 在直观上要比升大很多, 高很多, 直径也长很多 。
2.升, 在直观上要比斗小很多, 矮很多, 直径短很多, 类似于斗的等比缩小版 。
二、容量 。
在古代, 称粮食的体积单位, 大小依次是石、斗、升、合, 它们之间是十进制关系, 石最大, 合最小 。
1.斗, 是第二大容量单位, 在单位的换算上, 十斗等于一石 。

2.升, 是第三大容量单位, 在单位的换算上, 十升等于一斗, 一百升等于一石 。
结语 。
方斗和方升, 一般会在两边对称的地方, 安装一对耳朵把, 便于双手端 。 有的会在上面正中间安装一个把, 用于手提 。 若是竹篾或柳条制作的升与斗, 则没有端或提的把子 。
一斗等于多少升一斗是十升 。
在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中, 十升为一斗, 十斗为一石, 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。 古代常用单位换算标准还有:
石:十斗为一石, 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。
斛:容量单位, 五斗为一斛 。
钧:重量单位, 三十斤为一钧
跬:长度单位, 半步为跬
仞:长度单位, 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
舍:长度单位, 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。
寻:长度单位, 八尺为一寻 。
扩展资料:
这“石、斗、升、合”的计量名称是很古老的 。 解放后农村还一直沿用, 如:问农民:“今年一亩地打几斗麦?”, “你家今年收了几石粮食?”过去穷人借贷地主家的粮食, 讲究“几合利息?”也就是百分几的利息?比如“5合利”, 就等于百分之五的利率 。
交公粮和市场买卖粮食都是过秤, 而不是用斗量, 因为秤更准确, 误差小 。 有句话“海水不可斗量?”这里就是说斗是量具 。 农村合作化以后, 收粮、分粮也都是用秤而不是用斗了, 从此这些计量方法基本上被淘汰了 。 过去用的斗和升子等量具, 现在只当作盛物的一种用具, 而且越来越少见了 。

一升和一斗哪个多一、斗是一个计量单位:
斗(dǒu)的本义是一种盛酒的器具, 又用作计量粮食的工具, 后来才引申为单位, 但《说文》篆文已严重讹变, 而从甲骨文一直到秦汉的斗字形体基本未变, 引申义有像斗的东西等义 。
二、升是一个计量单位:
以“升”为计量单位的方法, 过去人在没有标准度量衡的基础上, 发明了这种以容量来测量稻谷的方法, 还是很好用的 。 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揭露了地主放高利贷采取了小升(斗)出, 大升(斗)进的手段欺诈农民 。 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 。
扩展资料大斗进小斗出:
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、标准度量衡不够大众化的时代, 民间普遍以“升、斗”等容量单位来测量粮食的分量, 这是时代的印记 。 在这种计量体系中, 一升是一斗的十分之一, (清末民国)一升米就是2000克(也就是4市斤)左右 。

推荐阅读